南有樛木,葛藟系之。乐只君子,福履绥之。
南有樛木,葛藟荒之。乐只君子,福履将之。
南有樛木,葛藟萦之。乐只君子,福履成之。
——《诗经·周南·樛木》
樗王筑台于后苑爽垲之处,台上起屋,曰徽音,供国君登高远望,以候四时。
这日春色明净,风和日丽,子暾命人移案牍于徽音台上,批阅之余偶尔起身,居高明,远眺望,满座宫城一览无遗。他的目光游移于路门燕朝、六寝六宫之上,最后落定在王后居处。
那熟悉的青瓦重檐还是记忆中的模样,但如今看来,浑不似旧日感觉。沉郁的色彩,庄重的造型,恰似她现在的姿态,象服钦承,丕昭淑慎,而拒人千里。
自去年岁末起,他便没再居于那里……掐指算来,她腹中的孩子也该有五月大了。
云间微风过,引来台下弦歌声,带着些许植物香,挽回他零零散散的思绪。子暾低目下顾,但见后苑千树唐棣雅洁如雪,花繁秾艳,脉脉低垂,枝桠应着和风翩翩轻弋,暗香清逸。十数位着淡红春服的宫女披散着刚以芳水沐过的长发,三三两两散落于这满园香雪中,或漫步,或嬉戏,或坐在唐棣丛中悠然击筑,有人随乐连臂踏足起舞,有人摘花入篮,曼声唱道:“唐棣之华,偏其反而。岂不尔思,室是远而……”
子暾默默看着,唇角微微牵动,引出一丝浅淡笑意。
复又落座,他推开面前案牍,另取了一幅素绢,在上面写了一个字——棣。
内臣传报:小妤夫人求见。子暾许她入内。少顷,婉妤轻轻巧巧地进来,手里捧了一束盛开的唐棣。
她向子暾行过礼,再将花插入室内瓶中,一枝枝细细整理着,直到使花枝展为她认为理想的样子。插好后她含笑端详着,离花朵近了,却忍不住打了个喷嚏。
她忙不迭地告罪,子暾只是微笑:“你近不得花粉,别做这类事。”
她赧然低首:“我见苑内唐棣开得好,便想给大王送几枝……”
子暾目色温柔,朝她伸出一手:“来,到我身边来。”
婉妤依言过去,在子暾身边坐下,子暾一揽她腰,吻了吻她额头。她含羞低眉,正好看见案上他写的字。
“大王写的是什么字?”她问。
子暾很简单地答:“棣。”
“是唐棣的棣么?”
他颔首。她又问:“大王写这字有何深意呢?”
他笑笑,道:“随意写的……日后或许会用到。”
她便乖巧地不再问,但手捧素绢,颇有兴致地细看那字,一壁看着,一壁含笑吟唱后苑宫女唱的那首“唐棣之华”。
他见她如此表情,又想起宫女们唱此歌时欢快的模样,不禁问她:“你知道这首歌的意思么?”
她点头道:“知道。就是说,唐棣花儿,翩翩摇曳,我岂能不思念你,无奈你我居处相隔太遥远。”
他默不作声。她觉得不妥,忐忑地问:“大王,我说错了么?”
他又一笑:“没错,是这意思。”
这时内臣在外轻声提醒治朝议事时辰到,子暾遂欲离开,对婉妤道:“今日议事应会至深夜,我随后去寝殿歇息,你无须再等我。”
婉妤犹在看素绢上的字,以指轻划,似在临摹,听他说话,漫不经心地应了一声。子暾不确定她是否真的听见,便又唤她:“婉儿,刚才我说了什么?”
婉妤一惊,抬首惘然地看着他:“啊?”
这情景令子暾忽然想起他上次从淇葭宫里出来,回到婉妤的居处,未经传报的直入,使他无意看见她正在伏案哭泣。他走至她面前,轻声唤她,她也是这般迷惘地抬头看他,怔怔地“啊”了一声。
“你哭什么?”当时他问。
她泪眼迷蒙地说:“我以为你再也不会来了。”
……
他叹了叹气,如那日那样拥她入怀,在她耳边说:“我是说,昨日你那里的清酒很香,今晚再准备一些。”
他们一同走下徽音台。台下的女子看见他忙肃立行礼,与婉妤一起恭送他。待他身影消失在苑门外,她们又重按歌声,悠悠扬扬地开始唱:“唐棣之华,偏其反而……”
“……岂不尔思,室是远而。”青羽清吟浅唱着,亲持花剪,挑了数段有致之枝,一一剪下。
淇葭斜凭在廊下藤榻上赏花,听青羽这歌词,便笑了笑,道:“这歌中人还是没真的思念其爱人。若果真思念,纵山邈水遥,又何远之有?”
青羽手持花枝过来,笑道:“不过是首逸诗散曲而已,王后何必认真细究词意。”
淇葭自她手中拈取一段唐棣,引至颔下低首一嗅,道:“诗中有万象,含英咀华,其乐无穷。故父王一向重视诗教,常对我与哥哥说,学诗可激发|情思,可观天地万物及世间盛衰得失,可使人知合群、懂讽谏,近可以事父母,远可以事君主。就算以上皆未达,最不济,也能由此多知道一些鸟兽草木的名字。”
青羽笑而应道:“难怪王后常教人学《诗》。回头我把那千卷《诗》从书房里找出来,王后闲时多看看,让小公子现在就先记着,将来再学就容易了。”
淇葭闻言却是一怔,多年前的一幕旧事如涟漪漾动,缓缓浮上心间:那女子在自己面前盈盈一拜,抬起头,巧笑倩兮,美丽的双目没了往日锐利的锋芒,看上去异常诚恳。“姐姐,”她柔声请求,“你常教导我们,闲时应多读《诗》。我亦遵嘱去学,无奈我处此书非足本。听说藏书阁中有先王钦定的古本《诗》,姐姐可否帮我从那里找出来,赐我拜读?”
……
“王后?”青羽见她良久不语,试探着唤她一声。淇葭这才回神,想起青羽适才的话,淡淡一笑,手抚腹部,无痕迹地将话题引开:“这孩子还不知是男是女呢,你怎么先就称他小公子?”
青羽含笑道:“一定是位公子。先前太后都说了,王后左寸脉如盘走珠,滑凝有致,怀的多半是男胎。”
这时正巧有内人奉药过来,听青羽这话也笑道:“太后医术高明,她既说是男便错不了,何况还有灵丹妙药,王后服后生的一定是公子。”
淇葭摆首道:“胡说。药物只能起安胎的效用,生男生女全由天定,岂是药物可左右的?”
那内人道:“但宫中人都这么说呢……”说到这裏许是顿感不妥,便咽下了其后的话。
淇葭倒大感诧异了,追问:“宫中人怎么说?”
内人低首,吞吞吐吐地回答:“她们说……说太后原本诊出王后怀的是……是公主……”
青羽立即斥道:“休要胡言乱语,哪有此事!”
淇葭止住她,再问那内人:“继续说完。”
内人越想越心惊,瑟瑟地跪了下去,轻声道:“然后……她们说……太后特意配了这灵药,只要王后服满半年,胎儿便可由女变男,让王后顺利生下小公子……”
青羽蹙眉,问她:“她们是谁?这些谣言你从何处听来?”
那内人听她语气严厉,吓得几欲落泪,连声道:“我不知道我不知道……很多人都这么说……”
“传这谣言的人别有用心。青羽,你去查查,看是何人先说的。”淇葭吩咐。青羽欠身领命,淇葭沉吟着,却又摇了摇头:“罢了。宫内闲人多,难免会寻些事端嚼舌根,由她去罢。若大张旗鼓地去查这造谣之人,只怕她们倒愈起劲,说我心虚。”
青羽细一思量,也叹道:“倒也是。这只是小人们的闲言碎语,若王后真与她们计较,不知情的人反而更容易相信这些谣言……但就这样放过她们,未免令人有些气闷。”
淇葭展眉笑道:“即便能以严刑禁其口舌,又能止其腹诽么?年来她们就我所造的谣也不少了,若一桩桩都要计较,可生的闲气才多呢。”见跪在面前的内人托药的双手不住地颤抖,她又对青羽道:“把药接过来罢,仔细别洒了。”
青羽答应,接过药请淇葭服用。淇葭看看碗中那几粒珍珠大的药丸,略略闻了闻,再问奉药的内人:“为何这药比以往的多了些香味?可是太后命人送来的?医女验过了么?”
内人答道:“上月的已服完,这一批是前日太后遣人新送的,医女已验过,未见异常。”
青羽见淇葭特意询问,便取过药稍加观察,随后也说:“是多了些淡淡的香味。”
淇葭想想,道:“这药一月制一次,许是太后据我现今状况新增了别的药材,配方与以往略有不同。但既是太后所制,一定不会有差。”言讫,取出药丸,如往常那样一粒粒服下。
十余天后,淇葭再感不适,怀孕初期恶心、呕吐、心悸等害喜症状重又出现。太医问诊未瞧出原因,特意要过太后所制药丸的方子看了,也觉药方对症,并无不妥,只道症状由淇葭体质及心绪引起,仍嘱她按时服药,静心休养。
如此又过半月,淇葭害喜之状不减,人也精神不振,常恹恹地躺着,无力走动。
一日深夜,中宫人均已安歇,忽听宫墙外传来女子哭声,嘤嘤哀泣着,声音原本不大,但因四处静寂,便犹显刺耳。
淇葭闻声醒转,坐起唤青羽,青羽与其余几位在内侍侯的内人忙掌灯而起,问她有何吩咐。
淇葭问:“现在是什么时辰?”
青羽回答:“已至子时。”
淇葭再问她:“何人在外哭泣。”
众人无言以答。有一侍女开门出去看,此刻幽风起,吹得室内灯火明灭不定,那诡异的声音偏又不绝地随风飘入,如泣如诉。
诸女子禁不住瑟瑟地彼此挨近,心下都有些害怕。那出门的侍女很快疾步奔回,喘着气说:“我看见一个白色的影子……朝,朝妤夫人的旧居飘去……”
青羽一惊,问:“你说的是小妤夫人居处罢?”
侍女摆首:“是妤夫人……原来的妤夫人……”
内人们相顾失色。风势不减,室内纱幕翻飞,承着灯光扫落的人影起伏飘移,众女都静默着,惟有未闭的门窗在嘎吱作响。
有一内人试着去关门,但刚一阖上便被风猛地吹开,便如被人打了一般,那内人踉跄着退后数步,受惊之下顿时哭出声来:“妤夫人别找我……”
其余侍女一听也不由惊慌,有几人忍不住惊呼出声,室内顿时乱作一片。
“都给我住口!”淇葭不知何时已起身,冷冷地呵斥惊叫的内人。众人噤声,她披上罩衣,命青羽道:“提着灯笼,跟我出去。”
青羽讶然问:“王后要去哪里?”
淇葭道:“去妤夫人宫室。”
内人们大为惊诧,但见淇葭神色严肃,亦不敢有异议,青羽便率众女提宫灯随淇葭出去。
自婧妤逝后,她的旧居一直无人住,而淇葭等人走近时发现,院门竟是虚掩着的。
前方掌灯的两名侍女当即退后两步,不敢近前。淇葭一把接过一盏宫灯,自提着推门而入。
因无人打理,院内已是衰草萋萋,阶上有苔痕,引灯照去,四壁蛛尘。
淇葭沉着地一步步走进,穿过院落,行至前室外。
室门是自内关闭的。淇葭停了停,伸手推开。
就在这一瞬,有一黑色的小动物倏地自幽暗无光的室内奔出,先一头撞在淇葭身上,继而如迅如雷电般地冲出去,消失在院外夜色中。
淇葭猝不及防,宫灯滑落,人也向后倒去。青羽等人急忙迎上前扶住,聚拢过来查其安危。而此时室内又有一白色身影一闪,悄无声息地自她们身边飘过。
侍女们觉察,抬头一望,正巧见那身影轻幽幽地转过院门。
众女又是一阵惊叫,两三个最为胆小的不禁跪倒在地,有的紧抓住同伴的手,有的牙关不住打颤,有的出声啜泣。
“哭什么哭!”淇葭怒斥,“莫在这裏怪力乱神,那分明是个人……”
然而一阵突发的痛楚令她锁紧了眉头,双手护住腹部,无法再说下去。青羽见她颜面发青,手背手腕都异常冰凉,忙命人将她搀起,徐徐回中宫。
回到内室躺下,淇葭疼痛稍减,但这一夜转侧难安。那诡异的哭声又隐约传来,声甚凄楚,时断时续地响了大半夜,而淇葭已无力去管。待到拂晓时,她忽然坐起,连声唤青羽。青羽忙答应着过去问何事,她握住青羽手,惶惶然说:“他不动了!他不动了!”
青羽愣了愣,问:“谁?谁不动了?”
淇葭眼泪夺眶而出,声音也颤抖起来:“我的孩子……他每半个时辰都会踢我三五次的,但现在……不动了……”
青羽也慌了神:“那,那如果是好……我去请太医……”
“不,”淇葭坚决地摇头,含泪命道,“快去北苑,把太后请来。”
巳时刚过,太后已带着溪荪从北苑匆匆赶到,入内室细细看了淇葭,即面色凝重地出来,吩咐闻讯赶来的内宰:“快召众太医及宫中稳婆入中宫。”
青羽听见,不解地问:“为何要召稳婆?”
太后道:“胎动停止,胎心音消失,恐怕孩子已窒息于腹中。惟今之计,只有催产。”
青羽大惊,摇头道:“但孩子只有六月大,现在催产,如何能保平安?”
“不及时终止妊娠,铁定胎死腹中,若现在设法将孩子取出,或许还有一线生机。”太后再顾内宰,断然命道:“快去!”
内宰领命而去。太后开出一剂催产药让淇葭服下。少顷,太医及稳婆至,太后逐一详细嘱咐过,即命稳婆入内助产,太医隔帘等候。
青羽见稳婆带入的工具除了剪刀竟还有铜钳银鈎之类,脸顿时吓得煞白,未过多时便听见淇葭痛呼声起,夹杂着哭音,凄楚哀绝。青羽泪流满面,跪倒在太后面前,连声恳求太后救淇葭。
太后扶起她,叹道:“若能,我自然会尽力。只是接生催产之事我亦未做过,如今只得听天由命了。”
随后太后让青羽跟自己离开,出至前堂,再道:“此事蹊跷。淇葭体质不算羸弱,且又服过我制的安胎药,按理说断不致有死胎之虞。而今她心悸抽搐,四肢厥冷,脉象紊乱,不知又是为何。最近她可曾误食过什么东西,或遇见什么事,以致心绪不宁?”
堂中有一内人心直口快,见太后如此问,即插嘴答道:“王后许是昨晚撞邪了。”
青羽立即瞪她,开口呵斥,那内人也觉失言,忙低下头去。太后蹙眉追问,青羽欠身,斟酌着言辞,将昨夜之事一一道出,但只描述情况而不言及鬼神。
太后觉出了此事怪异处,沉吟片刻后问青羽:“昨夜那女子是真哭还是干嚎?”
青羽略一回想,答道:“声音悲凄,应是真哭。”
“那好。”太后冷冷一笑,“这宫里二十多年没闹过鬼了,今日我倒要看看,敢在中宫闹事的究竟是何方神圣。”
太后召来宫中女史,命她传下令去,让六宫之人齐聚至中宫院内,从九嫔至无品阶的侍女都必须前来,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辞,违者入狱严惩。
其间子暾从听政的治朝赶来,向母亲施礼后即问淇葭情况。太后只是微笑,轻描淡写道:“淇葭可能要提前生产,此时大王不宜接近,请回治朝等候罢。”
子暾一时不走,立于前堂,隐隐听见后室淇葭的痛呼声,他眉心紧锁,目呈忧色。
“大王视朝已毕么?”太后见他踟躇,便再道,“听说勍国又派了使臣来,一定有大事要议罢?后宫之事毋须多虑,待大王处理好政务,老身必给你一个交待。”
子暾默默无言,又停留片刻,在内宰再三请求下才回治朝听政。
须臾,六宫之人皆至。太后在堂前院中坐下,溪荪传令,命众宫人列队一个个从太后坐席前走过,走至太后面前,须抬起头直视太后一眼。
宫人们虽觉这命令甚古怪,却也不敢多言,列队依次走过。太后神态宁静,不动声色地看。一时众人都无语,惟见院内姹紫嫣红,千卷裙幅如云飘过。
这几近无声的景象维持了很长时间,直到一名眼睑浮肿的女子走到太后面前。
当她抬头直视太后时,太后温和表情瞬间敛去,目光如刀锋寒刃般冷冽,上下一打量她,问女史:“这是何人?”
女史恭谨答道:“她是筱夫人的侍女初云。”
太后盯着初云布满血丝的双目,吩咐左右:“拉她下去,掌嘴二十。”
初云一惊,还未明白发生何事已被两名内臣拉至一旁,另一位内臣过来,抡起巴掌就狠狠批向她脸颊。
内臣一掌狠似一掌,初云但觉双颊剧痛,忍不住放声哭泣。而未待她哭许久,青羽已辨出她声音,手一指她,对太后说:“就是她,就是她,昨夜在中宫外哭泣的‘女鬼’!”
此言一出,中宫的内人们纷纷附和,都认定是她,而其余人等一片哗然,三三两两窃窃私语,猜测着此中奥秘。孟筱见状有些着急,站出两步,似欲向太后说点什么,但终于还是未说出口,转而怒火中烧地瞪着初云。
“据说,昨夜宫中闹鬼。”此时太后环视众人,从容不迫地说,“如今看来,这鬼是附在了初云身上。来人,把初云拖下去,乱杖打死,让那鬼无处遁形,以肃宫禁。”
立即便有内臣答应,两厢挟持着初云就要拖出去。初云惊恐之下撕心裂肺地哭喊起来,连声哀求:“太后饶命!我不是鬼!我没有被鬼附身……”
太后闻声斥道:“既未被附身,你为何夜半跑到中宫外装鬼哭嚎?”
“我不是故意的,”初云哭道,“昨天筱夫人打我,我受不了……怕被人听见,又不敢在自己居处哭,所以跑到人少的地方,没想到会惊动王后……我不是故意的……”
“哦?”太后再问,“筱夫人为何要打你?”
初云挣脱内臣掌握,扑倒在地:“筱夫人把小妤夫人的侍女冬子叫来谈事,我无意中靠近她们说话之处,筱夫人便怒了,亲自鞭打我……”
她一壁说着一壁拉起左手衣袖,手臂上果然伤痕累累,新伤旧痕都有,最醒目的鞭笞痕迹显然是一日内留下的,皮开肉绽,令人触目惊心。
孟筱怒极,快步冲至初云面前,劈头就是一耳光:“小蹄子胡说些什么!”
太后一顾初云身边的内臣,直接命道:“请筱夫人入西厢房歇息。”
内臣答应,立即上前,半搀扶半挟持地把孟筱带入西厢房。太后随即又对众人道:“孟筱、婉妤两处宫人留下,其他人都回去罢。”
与此事无关的女子逐渐散去,惟留下太后指定的两处宫人。太后看看始终静默地立于一侧的婉妤,道:“因初云提到你的侍女,所以你暂别回去,一会儿全问清楚了,也省得别人对你说三道四。”
婉妤颔首,轻声道:“臣妾但听太后吩咐。”
太后让人阖上院门,再转视依旧跪在地上的初云,问:“你见孟筱与冬子谈事,被孟筱发现后打成这样,多半是听见了什么罢?”
初云低首不言,太后蹙了蹙眉:“要我‘请’你才说么?”
“奴婢不敢!”初云垂泪伏首道,“奴婢听到的也不多……只听到筱夫人要冬子再去找医女换王后的药,冬子不答应……”
“换王后的药?”太后与溪荪相视一眼,已觉出其中重点,“既是再换,那以前已曾换过罢?换的是什么?安胎药么?”
“奴婢只听到几句话,不知细节。”初云嘤嘤泣道,忽一指院内一宫人,“冬子就在这裏,太后问她罢。”
但听“咚”的一声,早已吓得失魂落魄的冬子跪倒在地,垂首啜泣。
太后冷眼看着,也不立即问,而命青羽将淇葭还未服完的药取来。刚一打开匣子,闻见其中香味,太后脸色便沉了沉,拈出一粒药丸,掰开一看,再咬下米粒大一点尝尝,旋即将药啐出,道:“果然被换过了。”然后命人将冬子拖至面前,垂目问她:“你有几条命,竟敢做这种事?”
冬子瑟瑟地尽量向后退,太后让内臣抓住,道:“刀斧伺候,她说一句谎就砍她一只手或一条腿,多过四句就割鼻剜眼。”
冬子再不敢动弹,大哭道:“太后,我不知道会这样……筱夫人说拿给我去换的药也是安胎药,王后服用后不会有任何害处,她自己还当着我的面亲服了一粒,那真不是毒药啊!”
太后一扬手中药匣,道:“这药外形跟我配的一样,都是黑褐色药丸,但却是宫中女子常用的益坤丹,而裏面夹有麝香和苏合香等香料,孕妇长期服用,会导致小产死胎。”
冬子惊惶地连连摆首:“怎么会!怎么会!难道是筱夫人骗我……但我真的不知道,若知会伤害王后,就算打死我,我都不敢去换药呀!”
“你别急,慢慢说。”太后和缓了语气,表情也不似起初冷酷,“若肯从实招来,或可免你一死。”
冬子含泪点头称是。太后遂问:“筱夫人何时要你去换药?怎么换的?”
冬子断断续续地逐一道来:“一月前,筱夫人跟我说,最近天旱,久不落雨,宫中人都说是王后逆天行事,欲以药物将腹中胎儿由女变男,招致天怒人怨,所以不降甘霖。为消此天灾,应设法阻止王后继续服这药……因小妤夫人体弱,我常去找医女问诊,所以跟她相熟,筱夫人便给我一匣子药,说每月初太后会派人送药来,医女要先验过才收好进奉给王后,她已得知验试的时间,要我于验药之后带着藏有药丸的食盒去找医女,给她一些新鲜果子,然后她会在这时候再让人去找医女问讯,我便可趁医女暂时离开药房的时候把药换了。”
太后一哂:“为说动你这样做,她给了你不少好处罢?”
冬子深垂首,低声道:“她知道我娘病重,说会劝女史提前放我出宫,还给我很多钱,足够我买几块地和房屋与娘好生过下去……但我做过一次之后便懊悔不已,后来筱夫人再让我换我都没答应。”
太后了然,命内臣把孟筱唤来。孟筱一见这架势便知不妙,忐忑地在太后面前跪下。太后亦不多话,径直把药匣子往地上一抛,道:“你看看,这是什么?”
孟筱瞥了一眼,故作镇定道:“是些药丸,具体是何药臣妾不知。”
“你不知,那我告诉你。”太后淡淡道,“这是益坤丹,加了麝香和苏合香的益坤丹。一月前,你让人拿去换王后的安胎药,想害死她胎儿,这么快就忘记了?”
“麝,麝香?”孟筱先有些愕然,随即很快意识到太后所指的是一个怎样的罪行,顿时连声喊冤:“臣妾冤枉!太后,臣妾哪里知道麝香还可以打胎!臣妾哪有那么大的胆敢去害大王的嫡子!太后明鉴,臣妾实在冤枉呀……”
太后目示初云与冬子:“这裏有两个人证,都说药是你指使换的。”
孟筱转头看她们,先恶狠狠地痛斥初云:“你这杀千刀的小贱人,像你养的狗一样没人性,竟然反咬主人!”再瞪着冬子看了半晌,忽然一指婉妤,道:“我明白了,是你!你故意让冬子接近我……是你让冬子拿着加了香料的药去换安胎药,你们主仆串通好的,这样来陷害我!”
听她这样说,自太后以下,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定在婉妤身上。
婉妤低叹一声,走到冬子身边,如她一般跪下,握起冬子的手,轻轻问她:“别人怎么看,我无法去管,但求你一句真话:指使你换药的人是我么?”
冬子拼命摇头,悲不自禁:“不是不是……是我连累了你,夫人。”她继而转朝太后再三叩首,“太后,指使我换药的真是筱夫人,与小妤夫人完全无关。她从来不用麝香那样名贵的香料,以前大王赐的也早在两月前就全送给筱夫人了,不信可问问其他夫人们,就算要制药毒害王后也没有料呀!”
太后静静审视她们二人,道:“事关重大,看来小妤也难脱干系,有罪无罪,不是你一两句话就可证明的。”
“小妤夫人温和善良,待人宽厚,且对王后恭敬之极,平日凡王后所赐物品,哪怕一针一线,都会心存感激地郑重收藏供奉,又岂会做下这等事去害王后?”冬子恻然一笑,“只怨我一时糊涂,铸下大错,令小妤夫人无辜受累,卷入这场风波中,现在后悔也无用,惟望一死,以还夫人清白。”
言罢,她蓦地起身,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向墙边,一头撞了上去。
沉重的撞击与随之迸发的艳红血液将那一瞬凝固成一幅静止的画面,直到冬子软软地倒地,人群里才陆续发出或高或低的惊呼,邻近她触壁处的宫人都匆忙退后躲开,惟恐沾染上那些红色的痕迹,只有一位女子反倒冲过去,将冬子扶坐起。当发现已探不见冬子的气息,那女子低头,紧紧把她搂在怀里,两滴泪滑落在她血肉模糊的眉间。
“那是谁?”太后问青羽。
青羽回答:“她是服侍小妤夫人的内人菽禾,平日与冬子亲如姐妹。”
此刻又有一人靠近冬子,徐徐跪下拾起冬子散落在地上的发笄,流着泪将冬子头发如旧挽好,将发笄插上去。
菽禾举目,见是婉妤,怔怔地盯着她看了看,再抬高手臂,将冬子搂得更紧,悲伤地把脸颊贴上冬子仍在汩汩流血的额头。
婉妤不发一语,默默地与菽禾相对垂泪。太后看在眼里,也不打断她们,但问青羽:“宫中确有王后欲借药将胎儿由女变男的谣言么?”
青羽答说:“是,传了一两月了。”
太后点点头,低声嘱咐了青羽几句,又唤过溪荪,让她与青羽带人去搜查孟筱及婉妤宫室,看是否藏有香料等物,然后扫视两处宫人,道:“参与或知道此事的,未必只有冬子一人。无论哪位夫人换药,前后筹谋运作总会用到几个人。这裏知情的、行事的趁早给我站出来,若及时说出实情,一切从轻发落,而匿情不报者,后果自负,届时你们只怕连求速死也不得了。”
众宫人知她手段,面面相觑,心下都大感害怕,但婉妤的宫人除仍低头哭泣的菽禾外,都是一幅迷惘表情,而孟筱的宫人倒有几个面色青白,惴惴难安的样子。
太后又提高音调将最后一句话重复一遍,再问:“都听见了么?”
话音刚落,便有一名孟筱的内人跪了下来,道:“太后,筱夫人一月前曾让我取出一笔钱给冬子……但我真的不知道给她钱的原因。”
随即又有一名侍女跪下:“一月前,筱夫人曾让我去找医女,嘱我将她唤出门,在外就养颜食疗之事请教于她,须尽量拖延,直到冬子走出药房。但我也不知道她们是要换药……”
既见有人先坦白,扑通通地又跪倒几人,或自认受孟筱命找太医开益坤丹,或承认帮孟筱管理麝香等香料,孟筱换药之事显然证据确凿了。
孟筱气得浑身发颤,忍不住放声痛骂:“你们这些吃里爬外的东西!养不归家的疯狗……”末了骂出的竟是一连串污言秽语。太后遂命人将她嘴塞住,见她又手足乱动,索性再让人取出绳索将她绑缚了押跪于地。
片刻后溪荪与青羽回来,禀道:“小妤夫人处并无一点麝香或苏合香,而筱夫人处甚多。”青羽又上前去,低低地又对太后说了些什么,太后瞥了瞥婉妤, 若有所思。
看见一堆香料被内臣送来摆在太后面前,孟筱口中呜呜似欲申辩,然苦于说不出话,只得转头凶狠地怒瞪婉妤,恨不得将她销骨成灰。
既见香料,太后便命将孟筱押入宫狱,而这时有一名稳婆自后室奔来,急急地向太后跪禀:“太后,不好了……”
太后倏地站起,也不问她详情,自己便匆匆往后室去,青羽紧随跟上。婉妤亦是一惊,下意识地奔过来,也想入内,但被溪荪拦住,说:“小妤夫人不便入产房,还是在这裏等候罢。”
婉妤只得止步,徘徊于堂前,不时忧虑地翘首探视。
太后入内后良久不出,后室也未见动静,过了好一阵,忽有哀哭声自内传出,婉妤呆了呆,继而不管不顾地直入堂中,恰逢青羽出来,便一把抓住她,问:“王后怎样了?”
青羽满面哀戚,一壁啜泣一壁缓缓摇了摇头。堂上内人们见状会意,旋即一齐跪下掩面而泣。
婉妤面如死灰,跌跌撞撞地冲进后室,只见满室雾气氤氲,大大小小的金盆木盆密布其间,裏面分别盛着或深或浅的血水及沾染红色血迹的白布。稳婆与侍女们已停止劳作,一个个跪在地上,低首哭泣,一侧坐着的太后亦叹息着不时拭泪,而前方幔帐低垂,裏面静无声息。
婉妤失魂落魄地上前,欲掀开帐幔看床榻上的淇葭,却被跟过来的青羽拉回,说此刻王后容颜未净,不宜接近。
婉妤摆首,喃喃道:“让我看看她,让我看看她……”挣扎着还要上前,青羽忙唤两名内人过来阻拦,婉妤无法摆脱她们,只得退后,怔忡片刻,满目热泪终于夺眶而出。悲呼一声“姐姐”,她跪倒在地,恸哭着连连叩首,以头抢地,直磕得头破血流,钗横笄乱,乌发四散。
忽又有人入内,见婉妤此状即快步过来一把挽住她:“婉儿,你这是做什么?”
透过重重泪光,婉妤依稀辨齣子暾的眉目。她身体不堪重负地微微颤抖着,仿佛承载着末日将至的绝望与悲伤,看他的眼神是他从未见过的,疏远而空茫。须臾,她忽然凄楚地笑了笑,轻轻摆脱他,异常平静地对他说:“大王,请赐我一死。”
子暾愕然,问:“你说什么?”